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44章 京师大学堂 12(1/2)

“众卿之意,朕已明了。然,朕今日告知诸位此事,非为征求尔等同意,也不是想着在皇极殿中,好好的议论一番……”

这句话如同定场诗,瞬间让还有些嘈杂的大殿彻底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于御座之上……

“开设京师大学堂,朕意已决!三年之内,此学堂必将立于京师!”

“三年?”

不少官员心中默算,为何是三年?

不过朱翊钧也没有闲心思给他们解释了。

在他的规划中,北方四省之官立蒙学,首届学子期限已满,其中优异者,在明年进入各府城之‘进学馆’,再行三年深造。

待三年后,这批学子学成,便可从中遴选出算术、格物等方面有天赋、有潜力者,进入京师大学堂,精研深造……特别聪明的还能出国……前往英格兰。

伦敦大学,北京大学的前身,就要在万历年间形成了。

实际上,朱翊钧明白一件事情。

民族不缺人才。

但缺少土壤。

这是怎么也改变不了的现实情况。

汉族人可以轻松的从一走到一百。

但,却难以从零走到一。

朱翊钧之所以促成跟英格尔的邦交,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竞争对手西班牙,而另外一方面,也是想着,能有朝一日,跟英格兰深度捆绑……

从现在这个阶段看,西班牙好像没落了。

此时大明朝跟英格兰的共同敌人,好像没了,这个时候,只靠双边贸易来捆绑起来。

但他们未来的共同敌人,此时也正在最北方的大陆崛起……不差敌人,只要保持友谊,保持沟通,就不可能在未来世界发生巨大变革时,真正的落伍。

而且,要尽早培养出一批自己的”科学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朱翊钧脑海里面,也有东西。

万寿宫皇家科学院,也需要人才进场啊。

弄不好,自己还能启发很多人,让华夏民族,第一个从零走到一。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能在科举上有所建树的都是聪明人。

但这样的聪明人,动手能力差,当然,也极有可能是他们不屑动手。

之所以,要在普通百姓的孩子们选拔出来,就是因为这批孩子,没有那么傲气。

干啥,都比种地强啊。

这也是朱翊钧重视底层蒙学、乃至府学建设的深层原因之一。

他不仅要普及教育,更要从中筛选出适合新式学问的“种子”,为即将到来的变革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这无疑是一个更为庞大和长远的计划。

而朱翊钧也给这个计划,定下了二十年的时间。

百官,仍有非议。

不过,天子可是不愿意听了。

万历二十四年的第一次朝会,结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liul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