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59章 回家(2/2)

地方统治基石乃是军事长官兼任行政长官。

这是最核心的特点。

大明并未大规模派遣传统的文官前来,而是直接由征服此地的军队将领,就地转化为地方管理者。

在本州关键要地,如原奈良、堺市、石见银山等地,设立了以大明军将为首的统治据点,称为“镇守司”或“守御千户所”。

这些地方的军事主官,如参将、游击将军、守备、千总、把总等,同时兼任该地区的行政长官,负责维持治安、征收赋税,主要是粮食、白银和特定矿产、推行大明律法、进行初步的教化,如强制要求学习汉话、推行大明衣冠礼仪等……

这些军官出身的“父母官”,或许不通文墨,但执行力极强,手段直接。

他们依靠麾下的明军士兵作为统治骨干,同时利用投降的倭国武士来管理基层,将大明的统治力强行植入到倭国的每一个角落。

此时倭国约有八万精锐,是统治的绝对基石。

他们分驻各战略要地,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主要负责威慑、镇压大规模反抗和应对突发事件。

倭国协同军,规模已达五万人,并且还在不断吸纳归顺的倭国武士和壮丁。

这是大明“以倭制倭”策略的关键。

协同军由投降的倭国大名、高级武士统领,但中层军官逐渐掺入明军老兵或有功的倭人,高级指挥官则由明军将领担任或严格控制。

协同军装备虽不如明军主力,但数量庞大,熟悉本地情况,用于维持地方秩序、清剿小股反抗势力、作为辅助兵力参与行动,极大地减轻了明军主力的负担。

他们的存在,也分化了倭国本土的力量,使得反抗难以形成统一合力。

天皇一家在西域扛石头呢,而此时倭国最高地位得,便是武士阶层。

这是重点分化打击和拉拢利用的对象。

顽抗者已被消灭,投降者则被纳入“协同军”体系,或给予基层管理职位,使其成为大明统治的工具。

许多中下层武士为了生存和保持一定的社会地位,选择了合作。

他们的效忠对象,从原来的大名和天皇,逐渐转变为大明皇帝和戚继光等镇守将军。

大明需要倭国的白银、资源和劳动力。

商人被允许在管控下进行贸易,尤其是与大明、朝阳省、琉球的贸易……

’有一技之长的工匠被集中起来为大明的统治服务……

农民则被要求按照新的赋税制度缴纳粮税,生活虽然依旧困苦,但在相对稳定的秩序下,至少避免了战乱的直接摧残……

强制推行汉语官话为官方语言,要求所有与官府打交道的人,以及协同军、本地吏员必须学习。

汉字成为唯一的官方文字,倭国原有的文字系统被限制使用。

对倭国本土的神道教、佛教采取打压的态度。

为什么打压,因为这帮人的财富是最多的。

同时,开始引入大明的儒学教育,在一些主要城镇设立“社学”,教授汉文和儒家经典,试图从思想上培养亲近大明的下一代……

此刻的京都,虽然表面上已经平定,商铺重新开业,农民在田间劳作,但空气中依然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紧紧张。

街道上,时常可以看到穿着明军号衣的协同军士兵巡逻,与真正的明军士兵交错而行。

曾经的倭国百姓,面对这些新的统治者,眼神中充满了敬畏、疏离,以及隐藏得很深的复杂情绪。反抗并未完全绝迹,小规模的骚乱、针对落单明军或合作者的袭击,在偏远地区仍时有发生,但都已无法动摇大明在本州的统治根基……

戚继光深知这一切。他靠在榻上,听着部下汇报各地年关的防务安排、赋税征收情况以及零星叛乱势力的清剿进展。他的思绪,却时而飘回万里之外的大明,想象着北京城的年节景象,想象着江南的温暖春光。

当然,现在的军事管理,只是一个开始……藩王体系,才是倭国2.0管理模式。

当然,最为重要得还是移民政策……主体民族得变更,才能让这几座岛,真正的成为华夏民族的海外岛链屏障……

而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人……

@流岚小说网 . www.liul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