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59章 一二五七章 边藩诸侯(1/2)

波希米亚盆地,伏尔塔瓦河蜿蜒流过这片被群山环抱的肥沃土地,滋养着城镇、田野与茂密的森林。波希米亚,这个西斯拉夫世界的强权,头戴着圣瓦茨拉夫的冠冕,身处在德意志人与斯拉夫人、帝国与独立、传统信仰与天主教正统的夹缝之中。这里的众生,其命运与地底深处流淌的白银之河紧密相连。

在雄踞于伏尔塔瓦河畔的布拉格城堡中,波希米亚公爵索别斯拉夫一世是一位精明的统治者。他刚刚稳固了自身的权力,镇压了家族内部的反对者。他深知,波希米亚的独立性,建立在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表面臣服与实际自主的微妙平衡之上。

他按时前往帝国议会,向皇帝洛泰尔三世宣誓效忠,并提供军事辅助。但在布拉格的宫廷内,他坚持使用斯拉夫语,并大力扶持本地贵族,以抗衡那些在教会和城市中势力日益增长的德意志移民。

「皇帝的手想伸进我们的银矿,」他对他的心腹,一位同样精于算计的本地主教低语,「我们必须像刺猬一样,对他表示顺从,却让他无从下口。」他密切关注着帝国内部霍亨斯陶芬与韦尔夫家族的争斗,并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利用这些矛盾,为波希米亚争取更大的空间。

在库特纳霍拉,地表之下是另一个世界。来自德意志的矿工、当地的斯拉夫劳工,以及被吸引来的各地冒险家,在这里创造着惊人的财富。银矿的发现,让波希米亚成为了欧洲的「白银心脏」。

矿井深处,蜡烛的微光摇曳,汗水与尘土混合。矿工们用简陋的工具敲打岩壁,时刻面临着塌方、毒气和地下水的威胁。他们挖掘出的不仅是银子,也是公爵的权力、布拉格的繁华,以及帝国皇帝贪婪的目光。

然而,财富伴随着诅咒。矿山的管理权和收益分配,加剧了德意志移民与本地贵族、平民之间的矛盾。来自帝国的商人试图垄断白银贸易,而公爵则力图将这条命脉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基督教在波希米亚已扎根,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布拉格的圣维特主教座堂正在扩建,其建筑风格融合了罗曼式与早期哥特式,象征着与西方拉丁世界的连接。主教是德意志人,忠于罗马教廷(无论是第戎还是罗马的),致力于用拉丁仪式取代古老的斯拉夫礼仪。

然而,在乡村和部分贵族阶层中,对斯拉夫使徒圣济利禄与圣默多狄的记忆依然鲜活,一种对本土宗教传统的隐秘怀念从未真正消失。修道院既是文化和农业发展的中心,也是信仰拉丁化与本土抵抗的无形战场。一些修士仍在秘密抄写和保存用格拉哥里字母书写的古老斯拉夫文文献。

在远离城市与矿山的乡村,生活依然遵循着古老的斯拉夫节奏。农民们在领主的土地上耕种,向当地的山林水泽之神献上微薄的祭品,同时也向村里的小教堂祈祷。对他们而言,布拉格公爵与神圣罗马皇帝的关系太过遥远,他们更关心的是收成、税赋和偶尔来自边境的、关于马扎尔人或波兰人骚扰的传闻。

在波希米亚森林的边缘,猎人和采集者依然保持着与自然灵性沟通的古老传统,他们是这片土地最原始记忆的守护者,对城堡与教堂代表的新秩序抱持着一种沉默的疏离。

而奥地利边藩侯国是帝国之盾,亦是帝国之矛。奥地利,这个位于恩斯河与维也纳森林之间的边疆之地,尚未拥有未来大公国的荣光,却已承担起抵御来自东方风暴的全部重量。多瑙河在此不再是文明的内河,而成为了基督教世界与未知蛮荒的界河。这里的众生,呼吸间都带着边境特有的铁锈、尘土与焦虑的气息。

在克洛斯特新堡的坚固堡垒中,奥地利边藩侯利奥波德四世(来自巴本贝格家族)正处于一种紧张的兴奋之中。他继承的不仅仅是领地,更是一份沈甸甸的责任与无限的机遇。帝国的关注点常在意大利与北方,这给了他这个「边疆总督」相当大的自主权。

「皇帝在罗马为皇冠而战,而我们,在这里为帝国的生存而战,」他对他的骑士团长说道,目光扫过墙上那张标记着东方部落势力范围的粗糙地图。来自匈牙利王国的内乱消息,以及更远处「库曼人」与神秘「石汗」的传闻,让他寝食难安,也让他热血沸腾。

危机即是阶梯。利奥波德四世大力推行「东向殖民政策」,用土地和特权吸引来自巴伐利亚、法兰克尼亚甚至莱茵兰的移民、骑士和工匠。他资助修道院在边境地区建立,既为传教,也为稳固统治。他梦想的,不仅是守住这条线,更是将边疆不断向东推进,将巴本贝格家族的鹰徽,深深烙在这片广袤的「东方马克」之上。

此时的维也纳,还只是一个位于多瑙河畔、被罗马古城墙环绕的重要军事据点和贸易站,但其地理优势已开始显现。这里的市场是东西文明的交汇点:帝国的布匹、葡萄酒与来自东方的皮毛、蜡、奴隶在此交换。

商人们胆战心惊又利欲薰心,他们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最前沿的(尽管常常是失真的)情报。一个从匈牙利归来的商队头领,正向当地守军描述他所见的混乱:「……马扎尔贵族互相攻伐,他们的堡垒在燃烧。有些溃兵提到了更东方的『铁骑』,说他们的箭矢像蝗虫一样密集。」

这座未来的帝都,此刻正像一个紧张的少年,在危险与机遇的滋养下,悄然成长。

在维也纳森林以东,新建立的骑士领地星罗棋布。这些边境骑士是奥地利真正的骨骼与肌肉。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无休止的警戒、小规模冲突和艰苦的拓荒。他们的堡垒多用木石混建,坚固而实用。

「我们没有帝国腹地骑士的优雅,我们只有手中的剑和脚下的土地,」一位脸上带着新鲜刀疤的年轻骑士,在巡逻归来后对他的侍从说。他们是第一批感受东方压力的群体,对任何风吹草动都极为敏感。他们对传说中的「雷火」知之甚少,更信赖从小磨练的骑术和剑术,但一种对未知力量的隐忧,已开始在城堡之间流传。

沿着多瑙河及其支流,熙笃会等修会新建的修道院,如同文明的前进基地。它们不仅是信仰的中心,更是农业技术的推广站、知识的保存地和殖民的组织者。修士们带领移民排干沼泽,开垦林地,引进新的农耕技术。

然而,这些「上帝的堡垒」也时刻处于危险之中。修道院的围墙上设有箭孔,地窖里储备着武器。院长既是精神领袖,也必须是合格的防御指挥官。他们祈求上帝保佑,同时也清楚,生存最终要靠坚固的墙壁和武装的修士。

从西方涌来的移民,怀着获得土地的希望,在这片「新土地」上艰难求生。他们与残留的斯拉夫原住民以及早期马扎尔定居者之间,充满了文化冲突、土地争端和艰难的融合过程。语言、习俗和信仰的差异,使得这片边疆地区的社会结构复杂而脆弱。

一个法兰克农夫可能会用他带来的先进犁具开垦一片处女地,而他的邻居,一个斯拉夫猎手,则可能因为传统猎场被侵占而心怀不满。边藩侯的法庭,常常需要处理这些纷繁复杂的冲突。

莱茵河-默兹河三角洲,是河流的终点,也是海洋的起点。土地低于海平面,天空辽阔,风是永恒的主人。荷兰伯国,这个在法兰西与神圣罗马帝国边界上若隐若现的领地,其疆域由泥炭、沼泽与无数纵横交错的河道定义。这里的众生,是水与风的子民,他们的生命是一场无休止的、与大海的搏斗与合作,他们的性格中浸润着务实、顽强以及在夹缝中求生的本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liul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