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近午,天色却不见暖。太阳像个白瓷盘悬在半空,光刺眼,却没什么热气。
金积堡前那片黄土地,此刻黑压压站满了人。
近万信众聚在一处,呵出的白气汇成茫茫雾团,在冷风里盘旋升腾。
肃杀的天地间,竟凭空生出一股躁动的热浪。
马化隆站在堡门前临时搭起的高台上,带领信众做战前礼拜。
这堡门建得巧妙,向内凹成弧形。
两侧城墙上的守军,便能夹击攻门的敌人。
那两扇厚重的堡门一旦合拢,又成了天然的扩音器。
高台前每隔十几步,就立着一名嗓门洪亮的“传经人”。
这些都是马化隆亲手挑选、长期训练的弟子,最懂运用气息,务必将台上每一句话,清晰送到每个人耳中。
马化隆身穿半旧的深色棉袍,外罩寻常羊皮坎肩。
这身打扮,若是混进台下人群,转瞬便杳无痕迹。
唯有当他抬起眼,目光缓缓扫过台下那一片片攒动的人头时,那双平日温润的眸子里,才会闪过一丝与这身朴素装扮,极不相称的沉郁与算计。
像草原上的苍鹰,在冷静地巡视着自己的领地。
仪式正进行到紧要处。
空气里混杂着黄土的腥气、人堆里的汗味、仪式火炬燃烧的油脂气,
还有种名为“狂热”的无形之物,热腾腾地翻涌在每个人胸腹中。
马化隆开始诵读经书中的“战事章”。
他不似寻常师傅那般嘶喊,反而将声音压得平和沉稳。
这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抚慰人心的穿透力,一字一句的在寒气中漾开。
他不直接鼓动厮杀,只讲述“为主道而战”的神圣与正义,讲述勇敢与牺牲,在天堂里的无上回赐。
每个字,都像精心打磨过的卵石,准确投入信众的心湖,激起圈圈涟漪。
“Z主至大!”
台下的回应,却是山呼海啸。
无数张被苦难、歧视、贫困和信仰刻满痕迹的脸,此刻涨得通红,眼中炽燃着近乎纯粹的虔诚与激动。
紧接着是集体诵读。
近万人如同一人,在马化隆的引领下,齐声吟诵“黄牛章”等经文。
低沉整齐的诵经声,汇聚成声波的洪流,在荒原上隆隆回荡,仿佛真有神灵在呼应。
那些被特别挑出的“战斗经文”段落,被反复吟诵,音浪层层堆叠。
那轰然的音浪,仿佛一座洪炉,要将所有人的热情、希望与勇气,都熔铸进这单一而强大的意志之中。
随后,一位年长师傅,用带着浓重河湟口音的声调,追忆历代殉J先贤。
他声音极富感染力,讲述先贤们如何为保卫信仰,在战场上流尽最后一滴血。
他描绘着经典中许诺的天堂——那里有流淌奶与蜜的河流,有伸手可摘的鲜果,更有容颜永不衰老的仙女。
殉道者将在那里,获得无上的福报与永恒。
“烈士永活主怀中!”
人群再次爆发出狂热的呼喊,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接下来是“吉哈得”誓言。
信众们齐刷刷转向高台上的马化隆,举起粗糙皴裂的右臂,向他个人宣誓效忠。
“我以主之名誓死追随,直至胜利或殉J!”
这誓言不再是对虚无信仰,而是对眼前活生生的人的承诺,声音此起彼伏,带着死战的决绝。
最后是授旗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