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粤语诗)
文\/树科
日谂夜谂,日捱夜捱
谂嚟谂去,捱去捱嚟
嘟甩唔到谂返个度……
个度有冇乜嘢好?
个度人哋蹴话好!
好唔好,啱唔啱心度……
《树科诗笺》2025.5.12.粤北韶城沙湖畔
《方言织就的精神图景》
——论树科《风景》的诗性探索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创作日益趋向国际化、抽象化的语境下,树科的粤语诗《风景》宛如一股清新而独特的溪流,以其浓郁的方言特色与深刻的情感内涵,为诗歌创作开辟了新的路径。这首看似简短质朴的诗作,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意蕴,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情感流动与哲学思考,构建起一个充满张力与韵味的文学世界。
一、方言的诗性密码:语言的在地性与超越性
粤语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方言,承载着岭南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语言魅力。在《风景》中,树科大胆地运用粤语方言词汇与语法结构,如“日谂夜谂,日捱夜捱”“谂嚟谂去,捱去捱嚟”中的“谂”(思考)和“捱”(忍受、坚持),以及“嘟甩唔到谂返个度”“个度有冇乜嘢好?”“个度人哋蹴话好!”“好唔好,啱唔啱心度……”里的“嘟甩”(摆脱)、“个度”(那个地方)、“乜嘢”(什么)、“蹴”(就)等,这些词汇具有强烈的地域标识性,瞬间将读者带入粤语文化的语境之中。方言的运用打破了普通话在诗歌创作中的垄断地位,使诗歌具有鲜明的在地性,如同一幅岭南风情画,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风貌。
这种方言的运用并非简单的语言游戏,而是具有深刻的诗学意义。从语言学角度看,方言保留了更为丰富的语言原始形态和文化记忆。法国语言学家本维尼斯特曾指出:“语言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更是构建思维和文化的基础。”粤语中的这些词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语义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们以简洁而生动的方式传达出复杂的情感与思想。例如,“捱”字既包含了生活中的艰辛与坚持,又暗含着一种无奈与执着,这种丰富的语义层次是普通话中单一词汇难以替代的。
同时,方言的使用赋予诗歌一种独特的陌生化效果。陌生化理论由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他认为通过使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能够增加感知的难度和时长,从而增强审美效果。对于非粤语地区的读者来说,这些方言词汇带来了阅读上的新鲜感和陌生感,迫使读者放慢阅读速度,去揣摩和理解其中的含义,在这个过程中,诗歌的艺术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对于熟悉粤语的读者来说,这些方言词汇则唤起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情感共鸣,使诗歌具有了一种亲切而独特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