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17章 国家的快速响应与村支书的“良心秤”(1/2)

在军队的绿色身影席卷灾区的同时,另一股源自民间的强大力量也在迅速汇聚、涌动。

消息像野火般在各乡镇的农机手、合作社联里传开。

“兄弟们!大洪村那边地全淹了,玉米都泡水里了!有空的带上家伙,跟我去帮忙抢收!”“算我一个!我家的收割机改装了履带,能下湿田!”“我开拖拉机带拖斗,负责运输!”

很快,一支支由拖拉机、收割机、农用三轮车组成的“杂牌军”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这些农机手们,平日里可能是和有些人有些摩擦,但在此刻,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乡亲。

他们凭借着对本地地形和农事的熟悉,灵活地穿梭在大型军车难以进入的田间小路,精准地找到一块块需要抢收的田地。

他们的收割机轰鸣着,在泥泞中艰难但坚定地推进,将那些尚有价值的作物“抢救”出来。

各村的农业技术员们也忙得脚不沾地。

他们深知,光是抢收出来还不够,如何保存、如何防止霉变发芽才是关键。

他们在临时设立的收集点,大声指导着:“捞上来的玉米,能掰下来的尽量掰下来,摊开!别捂着!有条件的用风扇吹!”

“发芽不严重的,单独放开,看看能不能做饲料!”

“花生要尽快冲洗泥沙,摊晾!”

这些民间力量,与正规军形成了有力的互补。军队负责攻坚克难,打通主干,他们则负责清扫战场,查漏补缺,构成了抗灾救灾的坚实基座。

几乎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国家的应急机制就已全力开动。紧急下拨的救灾资金、种子补贴、农机燃油补贴……一项项带着温度的政策,以文件、通知、新闻的形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达到了每一个受灾的乡镇、村庄。

村部的广播循环播放着补助政策摘要;镇上派来的干部在村委会门口支起桌子,分发着印有申请流程的宣传单;村务公开栏上,也贴上了醒目的通知。

然而,对于村里许多像王老栓这样的老人来说,这些原本是“及时雨”的政策,却让他们更加茫然无措。王老栓不识字,耳朵也有点背,他攥着那张薄薄的宣传单,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字和表格,急得在村部门口直转磨,嘴里不停念叨:“这…这写的都是个啥?咋领?找谁领啊?”

他看见邻居李老汉出来,赶紧拉住:“他李叔,你认字,你快给俺说说,这上头写的啥?俺家那五亩玉米全泡汤了,能补多少?这表咋填啊?”

李老汉推了推老花镜,眯着眼看了半天,也皱起了眉头:“老栓哥,这…这上面说的要‘受灾面积核定表’、‘个人银行账户复印件’、‘身份证正反面’…还要填啥‘损失情况说明’…俺也弄不太明白啊,好像还得先去地里让干部量了才行…”

“还要量地?还要去镇上打证明?俺这腿脚…”王老栓看着自己那条在洪水中摔伤、还隐隐作痛的腿,脸上写满了绝望和无力,“这不是要难死俺吗?”

类似的场景,在无数个村庄上演着。政策的阳光已经普照,但通往阳光的路上,横亘着文化水平、年龄、行动能力等诸多障碍。老人们焦急、彷徨,如同迷失在自家田埂的孩子。他们将最后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同一个人——村支书吴大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liul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