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36章 山海相连(2/2)

“今年鱼肥。”黑皮咧着嘴笑,“肯定是山神爷高兴咱们平安归来。”王谦却注意到鱼群比往年密集,“开春得少下些网,给鱼留点种。”

回来的路上,他们遇见采松籽回来的杜小华。姑娘的脸冻得通红,背篓里却满是松塔:“姐夫,明天炒松子,给你下酒!”自打从山东回来,这丫头明显开朗了许多,见了人都会主动打招呼。

午后,王谦在院里搭兔舍。杜勇军在一旁指导,老人居然用渔网结的法子加固栅栏:“这样编,再凶的猞猁也掏不开。”王念白带着屯里孩子们来看兔子,七嘴八舌地讨论该给兔子起什么名字。

杜小荷在厨房尝试做山东花馍。面团在她手里捏成鱼、虾各种形状,蒸熟后栩栩如生。王守山趴在炕沿上,咿咿呀呀地伸手要抓,被杜妈妈轻轻抱开:“小祖宗,烫着!”

年三十一大早,屯里就响起了鞭炮声。王谦带着王念白贴春联,红纸黑字写着“山珍海味辞旧岁,猎户渔家迎新春”。这是杜勇军琢磨的新对子,老人说要把两边的念想都写上。

晌午时分,王谦扛着枪往棒槌沟去——这是年三十的规矩,要给山神爷送年礼。雪地上的兽迹比往常稀疏,动物们也懂得过年要避人。在一处背风坡,他意外发现了野猪群的新窝,看来那头独猪带着家小在此安家了。

“开春再会。”王谦往窝边撒了把玉米,算是给山邻拜年。白狐有样学样,叼来只冻僵的山鸡放在玉米旁。

年夜饭摆了三桌。杜家堂屋一桌,院里两桌,全屯的老少都来凑热闹。杜勇军破天荒穿了那件山东带回来的对襟褂子,杜妈妈系着绣花围裙。最抢眼的是桌上的菜色:野鸡炖蘑菇旁摆着葱烧海参,酸菜白肉锅里漂着虾米,连蘸酱菜都配了青岛带回来的虾酱。

“这一年,咱们屯添丁进口,还认了门远亲。”赵三爷举杯开场,“愿来年山货满仓,人畜平安!”

王谦挨桌敬酒,到马寡妇那儿时,妇人难得没甩脸色:“听说山东海边也过年?”得到肯定答复后,她嘀咕道,“还以为就咱们东北人讲究。”

孩子们最开心。王念白把贝壳风铃挂在院门口,海生带着屯里小子们放鞭炮。小姑娘们围着杜小华学剪窗花,居然剪出了海星和贝壳的形状。

守岁时,杜勇军拿出那本《杜家船谱》,给围坐的后生们讲海上的故事。讲到风浪时,老人挥舞的手臂像在搏击惊涛;说到鱼汛,他又眯起眼仿佛在观测海流。王谦发现,岳父讲述这些时,眼里有光。

子夜时分,全屯人聚在合作社前放烟花。这是王谦从县里带回来的新鲜玩意儿,一支支“钻天猴”呼啸着划破夜空。在璀璨的烟花下,山东带来的贝壳风铃叮咚作响,与东北的爆竹声奇妙地交融。

回到屋里,王谦把睡熟的王守山轻轻放进摇篮。孩子怀里抱着个布缝的海星,那是杜家岛堂嫂给缝的。杜小荷悄悄塞给丈夫一个红布包:“爹给的压岁钱,说是山东规矩。”

打开红布,里面是枚磨得发亮的康熙通宝,用红绳系着。“你堂叔给的,”杜小荷轻声说,“说是杜家祖传的压船钱。”

王谦把铜钱系在窗棂上,与兴安岭的松塔并排挂着。月光透过窗纸,在钱币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正月初一一大早,拜年的人就踏破了门槛。王谦带着妻儿先给赵三爷拜年,又去了马寡妇家。妇人居然准备了红包,虽然只包了两毛钱,却是破天荒头一遭。

午后,王谦独自上山。白狐跟在他身边,在雪地里印下一串梅花状的足迹。走到老虎崖时,他停下脚步——崖下的棒槌沟静悄悄的,野猪群应该正在某处酣睡。

从怀里掏出那个装着故乡土的陶罐,他小心地埋在崖边松树下。来年开春,这里会发出杜家岛的枣树苗。山与海,就以这样的方式相连。

下山时,夕阳正好。牙狗屯笼罩在金色的余晖中,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冒起了炊烟。杜家院里飘出炖肉的香气,间杂着王念白朗朗的背书声——孩子在背杜勇军教的《潮汐歌》。

白狐突然竖起耳朵,朝着屯口方向轻吠。王谦抬眼望去,只见暮色中,合作社屋檐下的贝壳风铃正在晚风中轻轻旋转,叮咚声乘着山风飘向远方,仿佛在与千里之外的海浪唱和。

院门“吱呀”一声开了,杜小荷站在门口,怀里抱着咿呀学语的王守山。她没说话,只是微笑着朝丈夫招手。那一刻,王谦觉得,这就是山海之间最好的模样。

@流岚小说网 . www.liul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