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46章 渔获满仓(1/2)

晨光刺破海平线,将东方的云层染成金红。王谦站在“辽渔捕108号”的船头,看着前方海面上那道熟悉的背鳍划开波浪——那只玳瑁如约而至,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又来了!”二嘎子激动地指着海面。

这已经是玳瑁引领捕鱼的第三天。李老大熟练地调整舵轮,让渔船保持在玳瑁后方适当的距离。杜勇军站在船舷边,眯眼观察着海流:“今天潮水好,应该又是个丰收日。”

玳瑁在前方不紧不慢地游着,偶尔回头看看渔船,仿佛在确认他们是否跟上。它游弋的路线很特别,总是绕过暗礁,避开湍流,选择最适宜捕捞的水域。

“下网!”李老大看准时机发出指令。

王谦和二嘎子配合默契地将拖网撒入海中。经过几天的实践,他们的动作已经相当熟练,渔网展开的弧度完美无缺。

等待起网的时间里,杜小荷在船舱里准备早饭。今天她做了海鲜粥,用的是昨天留下的小黄鱼,配上从山东带来的虾皮,香气飘满整条船。

“起了!”二嘎子大喊。

绞盘开始转动,缆绳绷得笔直。当渔网露出水面时,又是一片银光闪耀——这次是肥美的带鱼,每条都有一米多长,像银色的缎带在网中翻滚。

“好家伙!”李老大兴奋地搓着手,“这品相,供销社得抢着要!”

王谦帮着把渔获拖上甲板,带鱼冰凉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着彩虹般的光泽。他注意到今天的收获比前两天还要好,带鱼个头均匀,几乎没有小鱼。

杜勇军蹲在鱼堆旁,拿起一条带鱼仔细端详:“看这眼睛,清澈透亮,说明都是新鲜上岸的。”

玳瑁在渔船周围绕了一圈,发出低沉的叫声,然后缓缓沉入海中。

“它这是告诉我们今天到此为止了。”李老大说。

返航时,王谦清点着这三天的收获。光是优质黄花鱼和带鱼就有四千多斤,还有各种杂鱼上千斤。鱼舱已经装不下了,有些鱼只能暂时养在船舷边的网箱里。

码头上早就有闻讯赶来的鱼贩子。孙主任站在最前面,看到满舱的渔获,眼睛都直了:“老王,这些鱼我们供销社全包了!”

过秤的时候,码头上围满了看热闹的村民。一筐筐银光闪闪的海鱼过磅,计数员的算盘打得噼啪作响。

“黄花鱼一千八百斤!”

“带鱼两千三百斤!”

“杂鱼一千二百斤!”

李老大拿着计算器,手指都在发抖:“除去油钱和损耗,净赚这个数...”他比了个手势,让周围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二嘎子激动得满脸通红:“谦哥,这够在县城买套房子了!”

王谦虽然表面平静,心里也是波澜起伏。他想起在兴安岭打猎时,要冒着生命危险与黑熊野猪搏斗,收获却远不及海上这几天的零头。

晚上,李老大家院里摆开了庆功宴。全村老小都来沾喜气,院子里坐得满满当当。

“要我说,老王你们就该买条船!”一个老渔民端着酒杯说,“这手艺,这运气,不打鱼可惜了!”

李老大也劝道:“现在政策放宽了,私人可以买渔船。我们村就有条二手船要出手,价格合适。”

王谦心里一动。这几天他确实在考虑这个问题。在山上打猎要看天吃饭,收获不稳定。而大海的馈赠如此丰厚,如果能有一条自己的船...

杜小荷看出丈夫的心思,轻声说:“当家的,我觉得可以考虑。你看爹这几天多开心。”

确实,杜勇军这几天像是年轻了十岁。老人整天泡在船上,教授年轻人捕鱼的技巧,脸上总是带着笑容。

王建国虽然不太适应海上生活,但也说:“要是真能经常吃到这么新鲜的海鱼,买条船也值。”

夜里,王谦睡不着,独自来到海边。月光下的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他想起牙狗屯的乡亲们,想起黑皮他们。如果真买条船,是不是就要长期住在海边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liul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