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72章 多哥,巴菲洛:红土牧歌,草原心跳(1/2)

清晨的风从南方海岸吹来,带着咸腥与椰林气息。我背上行囊,从阿内霍的小村告别,踏上一段通往多哥北部的旅途。一路上,丘陵与林带交错,地势渐高,气温逐步攀升,湿润的空气也被风中的红尘与干燥渐渐取代。

汽车在坑洼的公路上颠簸。窗外是起伏的草地、零星的灌木与牛羊。每过一个小镇,便有集市与学校的喧闹隐约传来。我的身体疲惫,心却因新世界的召唤悄然滚烫——这,是非洲腹地的心跳,是生命奔腾不息的回声。

我翻开《地球交响曲》,写下:

“第六百七十二章,巴菲洛。红土之上的乡音,草原间的节奏。”

每次翻开书页,都是一次对自我身份的探问——我到底在奔赴哪里?归属感,是否也会像红土一样,把脚印永远留在大地上?

汽车缓缓驶入巴菲洛。与海滨的湿润完全不同,这里的一切都是干燥、热烈的。天空像一块被烈日灼烧的蓝布,地面上是厚厚的黄尘,夹着红土的热浪,铺天盖地。

我住进本地一户老农改建的民居。房子用红土夯筑,墙体厚重,顶上盖着稻草,屋内凉爽如地窖。门外,一棵高大的猴面包树投下巨大的阴影。几头牛卧在树下反刍,偶有山羊追逐着孩子们在沙地奔跑。空气里是青草、泥土、牛粪、汗水和火堆的味道。

我在院墙下写下:

“在巴菲洛,风沙是语言,红土是记忆,而生活,是时间写就的诗。”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坐在门槛上编草席,阳光打在他脸上,像是为岁月安了一层金色滤镜。他一边劳作一边给我讲述祖先如何迁徙、如何在旱季坚持信仰,又如何用一首首歌把世界连接起来。

老人说,每根草、每粒尘、每道皱纹,都是岁月给他们留下的礼物。听着这些故事,我忽然感到内心的柔软与敬畏——这里没有城市的野心与虚荣,只有土地与生命本真的律动。

傍晚,我被一群热情的青年拉去草原。城郊的空地上,已经点起熊熊篝火。围着火堆,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大家都穿着鲜艳的手工长裙,脚上是尘土染色的凉鞋。

鼓手将“邦戈”大鼓置于火光下,手掌和鼓皮交织出最原始的节拍。男人们脱下上衣,围着长布,双腿腾挪、手臂挥舞,舞步迅疾低沉,力道十足。女人们则在外圈旋转,裙摆在火光里翻飞如燃烧的云朵。孩子们模仿着大人,亦步亦趋。

有人对我说:“在巴菲洛,舞是我们的呼吸。鼓声是祖先的心跳,也是我们团结与信仰的纽带。”

我起初笨拙地学着跳舞,慢慢被鼓声和人群的律动裹挟。身体在节奏中逐渐放松、释放,心跳和大地的脉搏也合为一体。

我写下:

“在巴菲洛,音乐不只是耳朵听见的节奏,而是身体记住的节律,是土地与心灵共振的回响。”

当舞步踩在土地上时,我仿佛成为这片草原的一部分。尘土飞扬,笑声四起,所有的孤独与漂泊感都在火光与鼓点中烟消云散。

第二天是周五,正逢库图玛集市开放。早晨,集市像一条彩色长龙蜿蜒在炙热的红土路上。摊位上摆满红辣椒、干鱼、木雕、手鼓、彩色蜡染布和各类野味。

老人们在树下交流牲畜价格,妇女们头顶果篮,孩子们拉着我的手,要带我看“最甜的芒果”。摊主们用法语、芳语、卡布列语、埃维语交谈讨价,语言像风一样在市场上空流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liul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