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徒述斐看了一眼刘肃此时已经渗血的额头,在自己的袖子里掏了个一寸见方的扁平小木盒子,放在桌上推了过去:“回去之后抹在伤口上,不留疤。”
刘肃千恩万谢的接过来,又要行礼道谢。
“你可老老实实坐着吧!刚才就那么梆梆的硬磕头,是真不怕把自己磕傻了是吧?”徒述斐赶紧站起来一擡手,把刘肃又压回椅子上坐着了,“你这磕头磕的也太实诚了。这样的,你要是没事儿,就去问问我身边的那几个宫人内监。别瞧不起他们,态度尊重些,问问磕头的技巧。你要是能学会了,保证你今后再磕头,都又响又没伤!”
刘肃的脸一下就红了。
徒述斐又继续说道:“话又说回来,你好歹是个翰林,也算是满腹经纶了。拜谢他人的时候,就不能用点别的方式?给我写首诗什么的!”
“臣……下臣……下臣不善作诗。”刘肃的脸更红了,“让王爷失望了!”
行吧!徒述斐也不是真的想让刘肃作诗,就是单纯的觉得总这么被人跪啊磕的,容易折寿,他心脏受不了。
“行了,没事儿你就找间屋子好好歇歇,顺便想想怎么安排你妹子。现在她俩被我暂时镇住了,可心里还是没转过弯来,你好好劝着,想想办法,别让她俩再动了轻生的念头。”徒述斐叮嘱了几句。
打发走了刘肃,徒述斐还要见一个人——水仙。
徒述斐总觉得这个水仙姑娘不像一般人!从他先前问询得到的情况来看,他要是再晚来那么一会儿,水仙就能把群芳阁的姑娘都煽动起来,生撕了这群芳阁的老鸨。
这位水仙姑娘能有这么大的威望,自然不是只靠几句简单的话术就做到的。
她平日里对楼子里的姑娘也是能伸手拉一把就拉一把。甚至不只是这群芳阁,整条花厝街的姑娘,都有不少受过这位水仙姑娘的恩惠。
有从良的姑娘,水仙会赠送金银,也会替她们留下遇人不淑的后路;有被客人虐待或者老鸨施刑的姑娘,水仙也会劝几句,不让人受伤太过……凡此种种,颇有几分风尘侠士的品格。
就徒述斐侧面了解到的这些信息,就能看出来,这位水仙姑娘不是个善茬儿!他觉得自己应该亲自见见她,和她谈一谈。
至于能谈出些什么来,徒述斐也不知道。
他在这间偏厅里等了一会儿,门口就传来轻微的脚步声。然后是珠帘轻动,披着珍珠衫的水仙走了进来。
走动间,水仙的裙摆甚至没有被踢动,而是始终温驯的垂顺着,压住裙摆的玉佩珠串更是连相互碰撞的声音都没有,头上的步摇流苏更是几乎不动的。
她的容貌是慵懒明媚的,却不带一点艳俗的风尘气,是让人想要去爱的风情。
这样的仪态姿容,徒述斐有点明白为什么水仙能在花魁的位置上坐稳这些年了。
可一个青楼女子,又是如何学习、保持这样的仪态气度的呢?
水仙进门之后,低眉顺眼的不曾擡头看徒述斐,而是微微屈膝,先给徒述斐福身一礼:“奴婢水仙见过祚郡王。”
“免礼,坐吧。本王许你不必自称奴婢。”
水仙又福了一礼,用娇娇软软的江南口音谢了恩,才坐在了徒述斐指着的位置上。
“本王想问问姑娘的家世出身,可有什么冤情要诉?”徒述斐直接开门见山。
水仙听了,这才微微擡起头来,视线也只是集中在徒述斐的口鼻处,不曾和徒述斐对视:“回王爷的话,小女子没有什么冤情要诉。只是王爷想听,小女子便说一说身世。”
徒述斐微微颔首,擡手示意水仙继续。
和徒述斐想的不一样,水仙并不是什么官宦士绅家的女眷,而是单纯因为家中贫困,被卖给江南盐商的普通农人家的女儿。
那时候她才不过七岁,因为长得好看,被卖给了常年寻找各种长相出色的男女幼童的盐商家牙丁。
然后就是和一群小姑娘在一起,跟着各色的老师学习各种技能。要琴棋书画,要调羹美食,要吟诗作对,要能歌善舞,要礼仪周到,还要对天下大势有些了解,无论什么都要会一点儿。
若是学不会,一开始只是罚着她们不吃饭,后来分了班,那些还总是学不会的小姑娘,就渐渐消失了。
水仙曾经听说,那些长得漂亮还学不会东西的姑娘们,只能去做最下等的娼妓。而她们稍微好一些,叫做“瘦马”,是要送去达官贵人的家里面,讨好贵人用的。
四年多前,朝廷对江南之治大动干戈。十六岁的水仙已经到了花期,连要去哪户人家都定好了,偏偏就因为这场对于盐商来说形同灭顶的风暴给耽搁了。
园子的正主被处置了,一时间从上到下都惶惶不可终日。水仙也果决,便趁着瘦马园子里的人疏于管束,私自拆了裹脚,将已经长好的断骨又折断了一次,放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