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九十五章 筑渠引水(1/2)

为了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干旱,何青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所有人都动员了起来。

她将营地里的青壮劳力分成了两部分。

一部分,由刀疤脸带领,组成“开山队”,他们的任务,是沿着何青云规划出的最短路线,用最原始,也最有效的方式——开山劈石,凿出一条能容纳水渠通过的通道。

他们没有现代化的爆破工具,只有最坚韧的意志和一双双布满老茧的手。

汉子们赤着上身,古铜色的肌肤在烈日下闪着汗光,他们轮番上阵,用巨大的铁锤和钢钎,一下下地,敲击着坚硬的岩石,那“铿锵”作响的声音,在寂静的山谷里,谱写出一曲属于开拓者的、雄浑的乐章。

另一部分,则由墨翟大师和他手下的工匠们组成“工程队”,他们的任务更为艰巨,不仅要负责设计和修建引水的水渠,更要解决一个关键的技术难题——如何将河水,从低处,提升到地势较高的田地里去。

当何青云将一张画着数种不同样式“水车”的图纸,摆在墨翟大师面前时,这位痴迷于机关术的老人,再次被她那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所折服。

“夫人……您这图上所画,可是传说中……汉时大匠毕岚所造之翻车?”他指着其中一架结构相对简单的龙骨水车,声音都在发抖。那种通过人力踩踏,利用链条带动木板,将水从低处刮上来的精巧设计,简直是巧夺天工。

“不止是翻车,”何青云又指向旁边一架更为复杂的、利用水流自身的力量来驱动的筒车,“我们还可以利用河流的落差,建造这种‘筒车’,让它日夜不息地,自动将水提上来。”

“妙!实在是妙啊!”墨翟看着图纸,眼中迸发出狂热的光芒,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巨大的水车在河边缓缓转动,将清澈的河水源源不断地送往田间的壮观景象。他当即便带着工匠们投入了紧张的设计与制作之中,他们选用岛上最坚硬的铁木作为龙骨,用柔韧的竹子编织成一个个小巧的取水筒,每一个齿轮的咬合,每一个榫卯的连接,都经过了最精密的计算。

“此事,便包在老夫身上!”他拍着胸脯,立下了军令状。

于是,一场与天争时、与地争利的浩大工程,便在这片蛮荒的土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山林里,“铿锵”的凿石声与汉子们雄浑的号子声,终日不绝。他们用汗水和力量,硬生生地在陡峭的山壁上,开凿出一条数尺宽的通道。

河岸边,工匠们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与墨翟大师偶尔兴奋的叫好声,也谱写着新的篇章。他们用烧制的陶管制成引水管道的主体,再用何青云教的“三合土”进行密封加固,确保滴水不漏。

而何青云,则带着剩下的妇孺老幼,也没有闲着。

她深知,在等待水源的日子里,每一滴水都无比珍贵。她让妇人们将之前捕捞到的、吃不完的海鱼,用海盐腌渍起来,再挂在海边通风的岩石上,利用海风和烈日,将其制成咸香可口的鱼干。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解决了淡水消耗的问题。

她又教孩子们,如何将海边的贝壳收集起来,用火煅烧,再碾成粉末,混入黏土和沙子之中,制成最原始却极为坚固的“三合土”,用来加固水渠的堤坝和接口。孩子们干得兴致勃勃,将这当成了一场有趣的游戏。

整个营地,像一架被上紧了发条的巨大座钟,每一个人,都成了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齿轮,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高速而有序地运转着。李重阳则负责统筹全局,他每日奔波于各个工地之间,协调人手,调配物资,解决各种突发的矛盾与问题,他那温和而坚定的身影,成了所有人心中最可靠的主心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liul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