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交接后,王卫国他们没有多做停留,婉拒了战士们留下来吃饭的邀请,便返航了。
回到之前下网的地方,天色已经有些偏西。
这一次,他们可以光明正大地捕鱼了,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提心吊胆,怕被人发现他们深入远海的秘密。
起网的时刻总是最激动人心的。
随着绞盘吱吱呀呀地转动,沉重的渔网被缓缓拉出水面。
网兜里,银光闪闪,全是活蹦乱跳的海鱼,个头一个比一个大,在夕阳的余晖下,仿佛一网捞起了无数金银。
“发了发了!这一网怕不是有上千斤!”沈军兴奋地大叫。
收完这一网,三人又换了个地方,重新下网。
远处,其他村子的渔船也陆陆续续地赶了过来。
大家碰了面,都热情地互相打着招呼。
“卫国!你们船快,收获咋样啊?”
连山大队的其中一艘船靠近了过来,船上的人大声问道。
王卫国笑着指了指满当当的船舱:“还行,刚起了一网,运气不错!”
“哈哈,那就好!咱们也沾沾你们的光,就在这附近下网了!”
“成啊!大家一起发财!”
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给海面镀上了一层灿烂的碎金,晚归的渔船像是犁开金水的牛,拖着满载的喜悦,缓缓驶向各自的港湾。
海面上,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爽朗的笑声,汇成了一曲欢快而朴实的渔家晚唱。
靠海的几个大队,都有自己祖辈传下来的码头。
算不上大,也就是用大块的礁石和条石垒砌而成,粗糙而坚固,停泊个几十艘渔船倒也绰绰有余。
平日里,这里是村里最安静的地方之一,只有海浪不知疲倦地拍打着石岸,发出单调的声响。
可今天,沈家村的码头却成了全村最热闹的地方,比过年赶集还要喧嚣。
沈家村离海最近,占据了最好的位置。
还没等王卫国他们的船完全靠岸,码头上已经黑压压地站满了人,男女老少,几乎全村出动。
人们伸长了脖子,踮着脚尖,脸上带着如出一辙的焦急与期盼,目光紧紧锁定着那三艘缓缓靠近的、吃水线被压得极低的渔船。
“回来了!回来了!”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嗓子,人群顿时像烧开的水一样沸腾起来。
“突突突……”
生产队长沈建军开着大队里唯一一台宝贝拖拉机,威风凛凛地停在了码头边上,准备第一时间把鱼获运回村里。
跟在他身后的,是隔壁几个村子赶来的牛车,人们一边羡慕地看着沈家村的拖拉机,一边眼巴巴地望着海里的船队,心里盘算着自家的收成。
王卫国的船最先靠岸,沈军麻利地将缆绳抛上岸,几个壮劳力七手八脚地帮忙把船固定好。
“卫国,咋样啊?看你们这船沉的,肯定又是大丰收吧!”
沈建军跳下拖拉机,大步流星地走过来,嗓门洪亮。
王卫国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和盐霜,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托大家的福,运气不错!”
话音未落,船舱盖一打开,码头上的人群顿时发出了一阵倒吸凉气的声音。
只见那满满一船舱的鱼,在夕阳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大的、小的,挤得严严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