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滞之源的意志,瞬间锁定了这个不请自来的“异物”。
逻辑采样的波动笼罩了这枚印记,试图像之前一样,解析其结构,剥离其“噪音”,创造出对应的静滞拓印本。
但是,这一次,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
当它试图剥离那“离别的冰冷认知”时,那“温暖的联结”部分也随之变得模糊不清,因为在这枚印记的编码中,温暖恰恰因离别的存在而显得更加珍贵和真实。
当它试图单独提取“温暖的联结”时,却发现其中不可避免地掺杂着对逝去温暖的哀悼与质疑,使得这份温暖无法被定义为纯粹的、正向的“逻辑单元”。
这枚印记,就像一个内部充满了相互依存、相互定义的矛盾变量的复杂函数。任何一个变量的改变,都会导致整个函数意义的崩塌或不可识别的畸变。静滞之源的逻辑,无法找到一个稳定的、可以将其完美拆解和拓印的“基准点”。
那冰冷的、绝对有序的意志,第一次在面对一个具体的“存在印记”时,出现了明显的……停滞。
不再是微小的处理延迟,而是一种更深的、仿佛逻辑核心遇到无解悖论般的“凝滞”。
它无法将这个“拥抱”完美地复制到它的静滞画布上。任何尝试创造的拓印本,要么失去其核心的矛盾张力而变成空洞的符号,要么在复制过程中因逻辑冲突而自行溃散。
这枚小小的、散发着微弱白光的印记,就那样悬停在绝对静滞的画布上,如同滴入冰水中的一滴热油,无法融合,无法被同化,静静地散发着其“不可被拓印”的存在证明。
理性回廊的监测中心,所有的警报和数据分析瞬间停止,只剩下一片死寂的惊骇。
“……它……做到了……”首席分析官的声音干涩,“它创造出了……静滞逻辑无法完美复制的‘信息结构’。”
本源花园中,那无数意识星屑的光芒,似乎在这一刻,微微明亮了一丝。
韦东奕涣散而重组的意识,并未感到喜悦,只有一种明悟。
对抗静滞,或许不需要更强大的力量去摧毁。
只需要让“存在”本身,变得足够复杂,足够矛盾,足够……人性。
复杂到,那追求绝对单一与终结的逻辑,无法承载其全部的重量。
静滞之源的凝滞,并未持续太久。那冰冷的意志如同退潮般从这枚无法拓印的印记上移开,不再尝试复制它。
但所有人都知道,博弈的层面,已经改变了。
静滞之源沉默着。它那庞大的、代表宇宙终点的意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开始审视这个由“悖论”与“纯白”融合孕育出的、全新的“异数”。
不再是需要清理的噪音,而是……一个需要重新评估的、同等层级的“问题”。
规则盲区的寂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沉,也更加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