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54章 改革派的 “人才库”(1/2)

雍正四十八年春的兰馨学院,柳枝刚抽岀嫩黄的芽尖,就被一场细雨洗得发亮。学院西侧的新教室外,工匠们正小心翼翼地挂匾额——“新政研修班”五个墨字是胤禛亲笔所书,笔锋遒劲,匾额边缘还雕了缠枝莲纹,衬得这处原本朴素的院落多了几分庄重。教室里,五十名学员围着一张丈许宽的“云南昭通土地清册图”,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空气里满是压抑的讨论声。

穿青布长衫的林文蹲在图前,手指反复摩挲着“昭通县士绅顾某——荒田800亩”的标记,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去年在昭通推火耗改革时,顾某就是拿这“800亩荒田”做文章,说“荒田无收,丁银得按旧例缴”,又暗地串通银作局的人,把标准化熔银炉的5%损耗报成15%。林文那时刚到任,连熔银炉的操作手册都没摸透,只能看着顾某把3000两税银揣进腰包。有次他在县衙门口遇见农户王阿婆,老人攥着空米袋哭:“江大人说火耗能少缴,可顾老爷还是把银钱刮走了,这新政跟老日子有啥不一样?”这话像针一样扎在林文心里,直到现在想起来,他喉咙还发紧。

“要是早知道玉米得留一尺间距,也不会让张老汉家的苗全蔫了。”坐在旁边的陈望叹了口气,手里攥着半粒干瘪的玉米种。这粒种子是他去年在甘肃甘州留下的——那时他刚中举,满心想推新政,从瑞祥号领了玉米种就往农户家送,凭着老经验让大家“种密点,多收粮”。结果苗长得太密,通风不够,一场霜下来全枯了。张老汉红着眼把烂苗拔出来扔在他脚边:“你这读书人净瞎指挥!俺们的地经不起这么折腾,以后再也不种什么新粮!”陈望现在想起那场景,还觉得脸上发烫,手里的玉米种都被攥得变了形。

他们俩不是个例。雍正四十七年冬,广州、宁波的海关改革顺风顺水,可西南云贵、西北甘肃这些偏远地区,却成了新政的“硬骨头”。瑞祥号西北分铺的掌柜在密报里写:“8个改革难点地区,6个因为官员不懂实操卡了壳——有的不会算火耗损耗,有的教错作物种植方法,士绅趁机煽风说‘新政是骗百姓的’,连之前支持新政的农户都开始抵触。”

消息传到御书房时,胤禛正对着西南的奏报发愁,案上的茶都凉透了。吏部尚书孙大人趁机出列,朝服的玉带因动作幅度太大而晃动:“皇上,官员任免历来凭科举资历、军功政绩,江大人设这‘研修班’,选些受挫的知县、没经验的举人,岂不是让他们走捷径?再说边疆之地,当以军事为重,学算火耗、种玉米,能挡得住蒙古的骑兵吗?”

站在旁边的云贵总督鄂尔泰也跟着附和,声音里带着几分轻视:“臣在云贵待了十年,深知士绅难治、蛮夷难驯,靠这些毛头小子学几个月新政,就能解决问题?怕是要把边疆搅得更乱!”

江兰手里正捏着林文、陈望的奏报,闻言上前一步,语气平静却字字有力:“孙大人说边疆当重军事,可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谁来给士兵纳粮?鄂总督说士绅难治,可林文、陈望不是不愿治,是不知道怎么用熔银炉查损耗、怎么用土地账戳穿‘荒田’谎言。设研修班,就是教他们这些实实在在的法子,再给他们瑞祥号的账册、兰馨银行的银子做后盾,比派个只会背祖制的官员强十倍。”

她翻开奏报,指着上面的字:“林文在昭通,两个月走访了四十个村落,知道农户缺什么;陈望在甘州,自己掏银子赔给张老汉,心里装着百姓。这样的人,只要教给方法,就是推新政的好官。”

胤禛看着奏报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又想起江兰之前推火耗、盐政的成效,终是点了头:“就按你说的办,兰馨学院的研修班,朕准了。”

筹备研修班的那些日子,兰馨学院里里外外都动了起来。江老实带着瑞祥号的两个老伙计,把学院后院的三亩空地改成了试验田。他每天天不亮就去翻地,铁犁插进土里要深三尺,说是“这样玉米的根才能扎稳”;选种时要挑颗粒饱满的,还得放在水里泡半个时辰,“沉底的才是好种”。有次学员问他为啥这么较真,老人蹲在田里,手里捧着玉米种笑:“俺们庄稼人,种下去的是种子,盼着的是百姓的饭碗,半点马虎不得。”

小宝则在工坊里忙了半个月,用黄铜做了个缩小版的标准化熔银炉模型——炉膛是双层耐火砖,侧面装着迷你温度计,能显示0到1000c的刻度。他还特意做了两批银锭模型,一批是纯银的,一批掺了铅,教课时让学员对比熔后的损耗:“纯银在800c熔,损耗正好5%,掺了铅的会多耗2%,士绅们常用这法子骗税银。”有次林文算错了100两银的损耗,把5两算成10两,小宝没批评他,而是从兜里掏出100个铜钱,拿出5个放在一边:“这5个是该缴的损耗,剩下95个要入库,要是按10个算,就多拿了5个,得给百姓退回去。”说着又让其他学员一起数铜钱,直到林文红着脸说“再也不会错了”才罢手。

丫蛋则跑遍了兰馨学院的蒙古语、彝族语教习房,收集了一厚摞方言手册,再结合自己之前在漠北、西南的经验,编了本《新政沟通指南》。里面不光有“谢谢(彝族:卡莎莎)”“粮食(回族:乃玛孜)”这样的日常用语,还记着跟不同人打交道的技巧:跟士绅谈,要先提“瑞祥号的贸易配额”;跟农户聊,得先帮着锄地喂猪;跟少数民族妇女说话,要夸她们的织布手艺。她还在手册里夹了张自己画的示意图,标着“跟彝族阿婆说话时,要蹲下来,别站着居高临下”,细节满得让学员们都笑称“这是新政的‘万能手册’”。

开班那天,江兰特意给每个学员发了本牛皮封面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为百姓谋实利,为新政立根基”。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早上是江老实的民生实务课,下午是小宝的算术绘图课,晚上则是丫蛋的沟通协调课,每月还安排两天实地研学。

在无锡研学那回,陈默带着学员们去查士绅的土地账。顾某的账册上写着“荒田800亩”,可陈默却带着他们绕到田埂边,指着地里残留的玉米叶:“这荒田要是真没种粮,怎么会有玉米叶?”又领着他们去见佃户李二:“顾老爷去年让你们种了500亩玉米,收了粮却没报,是不是?”李二一开始不敢说,直到陈默拿出瑞祥号分铺的运粮记录——上面记着“顾某去年从昭通运玉米300石去江南”,佃户才红着眼点头。林文站在田埂上,看着手里的账册和运粮记录,突然明白江兰说的“用证据说话”是什么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liul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