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2章 沉默的旁观者(1/2)

办公室里的日光灯管嗡嗡作响,陆野指尖捏着那张打印出来的通话记录单,纸边被反复摩挲得发毛。屏幕上,技术组刚传来的分析报告还亮着——那个突然出现的神秘号码,是一张未实名登记的“黑卡”,仅在案发前一天晚上有过两次通话记录:20:17打给刘伟,20:23打给李哲,每次通话时长都没超过两分钟,之后便彻底关机,如同从未存在过。

“这不是随机联系,是有目的的。”孙建军把刚泡好的热茶推到陆野面前,“两次通话间隔六分钟,地点都定位在学校范围内,说明这个人不仅知道刘伟和李哲的号码,还清楚他们当晚在学校——更关键的是,他刻意用黑卡隐藏身份,肯定和案子脱不了关系。”

陆野端起茶杯却没喝,目光落在报告里“校园内信号覆盖区域”的标注上。从教学楼到宿舍区,再到操场西侧的小卖部,信号轨迹零散却都围着学校打转。“刘伟和李哲之前的口供里,从没提过有第三人联系他们。要么是他们故意隐瞒,要么是这个第三人太会藏——藏到连和案件直接相关的两个人,都未必知道他的真实目的。”

他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脑海里重新梳理案件脉络:张超遇害案发生后,刘伟和李哲因与张超有旧怨、且案发时段行踪可疑被列为重点排查对象,但两人的口供始终有出入,又都拿不出完整的不在场证明。如今这张黑卡的出现,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第三人”这个新缺口——这个人是谁?为什么要在案发前联系刘伟和李哲?是串联起两人的“中间人”,还是另有隐情的“推动者”?

“侦查方向得立刻调。”陆野猛地站起身,椅子在地面拖出一道刺耳的声响,“重点查案发前一天晚上,谁能拿到这种非实名黑卡,还能在校园里用它打电话。”

孙建军也跟着起身,从文件柜里翻出学校的平面图:“校园里能用黑卡的人,范围可不小。学生、教职工,甚至是校外进来的摊贩,都有可能。”

“但可能性最大的还是学生。”陆野指着平面图上的宿舍区和小卖部,“黑卡流通渠道多在年轻人里,而且能精准联系到刘伟和李哲、熟悉校园信号覆盖的,大概率是本校学生。再结合之前的心理侧写——凶手或相关人性格内向、熟悉校园环境,这个人应该符合‘平时不显眼、容易被忽略’的特征。要么是刻意藏起自己,要么是本身就处于校园社交的边缘,没人会注意到他。”

两人当天下午就再次进驻学校。这次不再局限于刘伟和李哲的同班同学,而是把排查范围扩大到整个高三年级,尤其是那些在之前的走访中“被一笔带过”的学生——成绩中等偏下、不爱说话、独来独往,且有过被张超欺负记录的人。

排查工作比想象中更繁琐。他们先是在教学楼的走廊里拦住课间休息的学生,又在食堂的角落找单独吃饭的学生谈话,甚至利用晚自习的间隙,在教室后门观察那些总是坐在最后一排、低头沉默的身影。大多数学生面对警察的询问都显得紧张,要么摇头说“不知道”,要么小声嘀咕“没见过有人用旧手机”,偶尔有几个说“听过同学议论黑卡”的,也说不出具体是谁在用。

连续两天下来,陆野的笔记本上只记了寥寥几行模糊的线索,大多是“有人在校外文具店见过卖黑卡的”“好像有个男生总在操场角落打电话”这类无法核实的信息。孙建军揉着发酸的肩膀,靠在教学楼的墙壁上叹气:“这校园里内向的学生太多了,光高三就有十几个符合‘独来独往’的特征,总不能一个个都查一遍吧?”

陆野没说话,目光落在不远处的小卖部——那是校园里最热闹的地方之一,也是技术组标注的“黑卡通话信号最强区域”。他正想走过去看看,身后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回头时,只见一个扎着低马尾、穿着蓝白校服的女生站在不远处,双手攥着书包带,眼神躲闪却又带着一丝犹豫。

“同学,有什么事吗?”陆野放缓了语气,尽量让自己的表情显得温和。他注意到女生校服袖口沾着一点墨水,胸前的校牌写着“高三(2)班林晓”。

林晓咬着下唇,抬头看了看四周,确认没人注意这边后,才小步挪过来,声音轻得像蚊子叫:“警察叔叔,我……我好像见过你们说的‘用旧手机打电话的人’,但你们能保证不告诉别人是我说的吗?”

“当然。”陆野立刻从口袋里掏出笔记本,“我们绝对保密,你慢慢说。”

林晓的指尖还在微微发抖,她低头盯着自己的运动鞋,回忆道:“就是案发前一天傍晚,大概六点多吧,我去小卖部买笔,出来的时候想绕到后面扔垃圾——小卖部后面堆了好多纸箱,光线不太好。然后我就看到一个男生蹲在纸箱旁边,背对着我打电话,手里拿的不是智能机,是那种很旧的直板机,黑色的,按键都磨得发亮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liul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