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可惜的是,它无法进入这个小世界,因为它需要撑在这片山谷之中,以肉身为门,阻挡黑暗魔息涌进这个世界,这也是它之前会出现在这片山谷上空的原因,它是在用尽一切办法,想办法阻挡着黑暗魔息,以免被这魔息渗透进了这个世界,毁掉它惟一的念想。
为了追回过往,他甚至在这片世界里,化出了许多生灵的幻影,让它们奔跑跳跃。
想到了这个画面,方原的内心,便没来由变得有些沉重。
“往里面走去看看吧……”
洛飞灵似乎也有些哀惋,主动握住了方原的手。
白猫在他们左侧,蛟龙则跟在他们右侧,吕心瑶与天庭遗族跟在了他们身后,一行人顺着青山碧水,直向里面掠去,很快便来到了这小世界中心位置,群山间的一大片仙殿之前。
到了这时候,方原的脸色也顿时微微一怔。
在这里,他赫然看到了一大片仙殿楼阁,这些仙殿楼阁上面,都有严重的腐蚀与刀兵损毁之相,看得出来,它们都是真实的,乃是被朱雀搬进了这小世界里来,前后看去,足有数十座宫殿,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悠悠万古,时光斑驳,气机沉重而庄严,底蕴悠久。
“帝经殿?”
方原看着最前面的一座殿宇上面的匾额,神色微微一凝。
他随意的进入了其中一座宫殿,打开了书架之上的一部典藉,翻阅了起来。
很快,他便意识到这里是什么了。
这居然是曾经的帝氏天庭的藏经大殿,里面也不知收录了多少道统的典藉与神通秘法,每一卷都是珍异无量,蕴含天地大道,毕竟是曾经的天庭帝氏,他们所收录的神通秘法,那是何其的浩瀚博大,哪怕是天元圣地之一的琅琊阁,与这藏经大殿相比,也微不足道。
大灾变来临了,整个大仙界都已损毁,三十三天都已被打破了无数,但谁能想到,这些最为脆弱的藏经大殿,倒是被朱雀搬进了这一方小世界里,一直守护至今,未曾损毁。
方原心神都不由得激动了起来。
他知道这些经卷的重要性,就算这里的藏经大殿,可能只是当初天庭帝氏藏经大殿的一部分,但也代表着曾经大仙界的一部分传承,又或者说,是曾经大仙界文明的一部分,是当初那惊才绝艳的长生时代所遗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有它们在,大仙界文明便未消亡。
“无论它做过什么,仅凭它护住了这些传承,便值得我们尊敬!”
过了许久,方原转过身来,向着这一片天地拜了一拜。
白猫默不作声,蛟龙神情索然的行走在这一片小世界里,不知是否在想着什么。
而吕心瑶则脸色愈的发沉默,眼观鼻,鼻观心。
而那一群天庭遗族,却是脸色惊奇的看着这一片青山绿水,十分好奇。
他们似乎从未想过,居然还有这么漂亮的世界。
“喵……”
白猫轻轻叫唤,继续向前走去。
方原与洛飞灵便跟在它身后,一面走,一边下意识的清点着这里所有的藏经大殿,只见有的大殿还完整,也有一些已经损毁了大半,看起来千奇百怪,又让人惋惜,不过这一路走来,方原暗自记数于心,倒是诧异的发现,这里的大殿不知是否巧合,正是三十三座。
“三十三天,三十三座传承大殿……”
方原悠然低叹着,一路进入了这片世界的最中心处,直到最后,却来到了一方显得极为破败的地域,与周围的青山绿水不同,这里乃是一片荒崖,散发着绝望的气息。
而在这片荒崖之上,方原心神微震,看到了一个意外的存在。
那是一座孤伶伶倚立在了崖巅的黑色石碑!
第九百零七章逆转鸿蒙诸万族
又找到了一块石碑!
望着那小世界尽头,孤伶伶立在地上,仿佛缠绕着某种永恒孤寂之意的黑色石碑,方原长长吁了口气,转身向白猫点了点头,然后便慢慢的向石碑走了过去,脚步竟有些沉重!
在他的猜测中,石碑应该有十块,而他已经见到过八块,看过七块的内容了!
那七块石碑里面,让他了解到了天元过往众仙族的浩瀚历史。
那些历史在如今的天元,早已被遗忘,因为已经太过久远。
但那些历史里面的人,以及他们曾经的辉煌,是不应该被遗忘的,方原很想知道,已经做到了像那些历史里面的成就的那此人,那已经繁衍到了极致,荣耀到了极致,甚至打造出了如同梦想乡一般的长生仙界的人,最后经历了什么……
那曾经威慑寰宇的三十三天,又是如何变成了这个样子……
确定了这石碑便与自己看过的一致,方原便做下了决定,与洛飞灵等人商谈,洛飞灵等便自去其他地方做事,她看到了这一方小世界,也知道其重要性,便打算将这一方小世界守住,以免被肆虐的黑暗魔息毁了这世界,好在她有仙篆在身,收此小世界,倒也不难。
而其他人,自去相助,只有白猫蹲在了远处的树梢之上,等着方原观碑。
盘坐在了碑前,方原先细心去看那上面的碑文,果见上面有一则警世小事写在上面:
仙九之乡有山名枷,山上有仙名百己。一心向道,终日修行,不与世往来。一日,山间有牧童跌崖而伤,急呼,百己不理。再一日,山下有行商遇匪,悲而呼救,百己一心向道,听之不闻。后有妖魔作乱,吞食百姓,百姓箪酒抬食上山,焚香请百己除妖,百己掩门以避之。后妖蛮侵国,百姓遭戮,守国之将急召异人助之,百己仍闭门修行。一日门破,妖蛮闯入,百己不悦,施术治之,妖蛮如蚁而来,方知国破。百己告之蛮将曰:一心修道,不理尘事,望恕也。蛮将笑而叱之,大军蜂拥而来。百己遭困,战七日而亡,多悲呼,无人理之。
道之一字,可谓自然,然何谓自然?
百己之罪,在之世外,不解人心,何求道之真义也……
……
……
读罢了这碑上记载的小事,方原沉默了许久,将故事记在了心里,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如今他已经不是一开始观碑的时候,见到了太多这样的小事,也能感觉得出来,这些小事似乎各有所指,但却已经学会了不去胡乱发表意见,某种程度上说,他甚至已经可以非常理智的看待这上面的记载,类似于故事里的百己仙之人,自己这辈子见得又何曾少了?
一心求道,不理世事之人,自己就见过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