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英莲情绪稍稍平复,用帕子拭去泪水,众女关切的重点,便不约而同地转向了那个让她们日夜牵挂的人。
贾探春性子最急,率先问道:“英莲姐姐,沈大哥现在何处?何时能回府?”
英莲忙回道:“爷去皇宫面圣复命了,只说晚些时候回来,并未言明具体时辰,只让奴婢先回来报信,让姑娘们不必挂念。”
薛宝钗则问出了最核心的关切问题:
“英莲,沈郎这数月在外,身子可还康健?东山道那边,一切可还顺利?”
这话问得委婉,但众女都明白,这是询问沈蕴是否安好,以及东山道局势是否真的已定。
英莲认真回想了一下,答道:
“爷身子康健,虽偶有熬夜处理公务,但精神一直很好,东山道起初是有些乱,但爷去了之后,年前便平息了。”
“年后爷忙着选官,劝课农桑,奴婢瞧着,东山道里已经恢复得很好了,当地的百姓们都很感念爷的恩德。”
这话言语朴实,没有丝毫夸大,反而更显真实。
贾惜春眨着清澈的大眼,盯着英莲,好奇地问:“姐夫在外面,也像在府里一样,常常看书到很晚吗?”
英莲和她对视一眼,点点头:“回四姑娘的话,爷常看公文和书信到深夜,有时奴婢睡了一觉醒来,书房的灯还亮着。”
邢岫烟则细声问:“那爷的饮食起居可还习惯?出门在外,饮食毕竟粗糙些。”
英莲也回看她一眼,认真答道:“姑娘有心,爷起初确实有些不太习惯,后来我让人找了个本地的厨娘,倒也慢慢适应了。”
连妙玉也难得主动开口,清冷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关切:
“这数月来,沈大人的心境如何?”
英莲想了想,谨慎地回答:“爷多数时候是沉稳持重的,只是有时独自望着窗外,或是收到京中来信时,会沉默良久,似有心事。”
她不敢妄加揣测,只说自己看到的。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从英莲细致而真诚的回答中,大概了解了沈蕴这数月来的情况:
勤于政务,身体无虞,深得民心,但可能也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与思念。
听完英莲的叙述,众女对沈蕴的情况有了更具体的了解,那份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加汹涌的思念与期盼。
对于她们来说,沈蕴一切都好,这比什么都重要。
如今,他只差一步,便能真正回到这个温暖的家,回到她们身边。
厅内一时安静下来,众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望向门外,仿佛下一刻,那个熟悉的身影便会带着风尘与笑意,踏入门槛。
……
皇宫,大明宫。
殿宇巍峨,森严庄重,金碧辉煌之景尽显皇家威严。
被林黛玉、薛宝钗她们深深挂念的沈蕴,此刻迈着沉稳坚毅的步伐,再度踏入这庄严之地。
于御阶之下站定后,整肃衣冠,随即恭敬地行起大礼,声音清朗而沉稳,掷地有声:
“臣沈蕴,叩见吾皇万岁,托陛下洪福,仰仗天威,臣幸不辱命,已平定东山道逆乱,剿抚并用之下,如今东山道匪患已清,民生渐复,秩序初定,特回京向陛下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