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拖延不得,必须尽快与城外汉军接洽,免得夜长梦多。
此时的汉军大营内,赵云正与庞德等人商议攻城之策。
帐外突然传来通报,称涿郡城内派高柔前来求见,言明是为“上表请附”之事。
赵云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
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赵云征战多年,深知战争的残酷。
涿郡城虽看似唾手可得,但城中尚有七八万守军,即便大多是溃兵,可真要是拒绝他们投降,把他们逼到绝境,激发了他们的求生欲,必然会死守顽抗。
到那时,一场苦战在所难免,汉军就算最终攻下城池,也定会伤亡惨重,得不偿失。
如今袁熙愿意主动“请附”,正是他最乐于见到的结果。
不多时,高柔被引入中军大帐。他抬眼望去,只见赵云端坐主位,一身白袍银甲,面容俊朗,目光锐利却不失温和,周身散发着沉稳威严的气场。
高柔心中暗叹,难怪此人能所向披靡,果然是当世名将。
他连忙拱手行礼:“幽州高柔,见过赵将军。”
高柔自称“幽州”,意在提醒赵云,幽州尚有大半郡县,还在袁熙手中,这是为接下来讨价还价做准备。
“高先生不必多礼,请坐。”
赵云好似没有听懂高柔的言外之意,抬手示意,语气平和,
“听闻先生此来,是为冀国公‘上表请附’之事?”
“正是。”
高柔入座后,开门见山,
“昔日董卓乱政,我先主公本初公,为拨乱反正,与酸枣会盟天下诸侯,共讨董卓。
后因诸侯人心不齐,联盟星散,以至于未竞全功。
我先主公见诸侯乱战,视百姓如猪狗,随意杀戮,身为汉室之臣,不忍见汉家子民遭难,故而兴义兵,讨不臣,解万民与倒悬。
而后曹贼弄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主为救天子得脱囹圄,好还政与天子,尽起河北兵马,讨伐曹贼,奈何时运不济,曹贼奸诈,以至兵败官渡,先主公也郁郁而终。
幸得天助,天子得以逃脱樊篱,西迁长安,又得忠臣相辅,汉室再兴。
我主数次想要率众归附,奈何为曹贼所阻,久久不得于行。
今天子圣明,大汉已兴,朝中政令清明,我主欲率幽州之地献于朝廷,上表请附,
还请将军将此奏表,上呈天子,以表我主忠心之举。
只求朝廷能念及袁家四世三公的名望,袁氏父子与汉室薄有微功的份上,善待主公与城中百姓。”
高柔一番话,听得赵云内心直撇嘴:“难怪大将军曾说,这些文人的一张嘴,上下两张皮,最是能颠倒是非,
黑的说能成白的,死的也能说成活的。
明明是乱臣贼子,想要改朝换代,非要说得自己多么忠心耿耿。
明明是被打的走投无路,请求投降,结果非要说的自己多么大义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