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散尽,群臣次第告退,朱红宫门外的脚步声渐远。
和亲王弘昼刻意落在最后,见弘历已行至乾清门回廊,便轻步上前,躬身拱手。
“皇上,臣有一事心存疑惑,斗胆想向皇上请教。”
弘历驻足回身,指尖拂过腰间玉佩,唇角噙着惯有的温和笑意。
“你我自幼一同长大,君臣之礼固然要守,但心里话不必藏着掖着,直说便是。”
弘昼抬眸,语气带着几分斟酌。
“皇上今日对那些西洋学者,礼遇未免过厚了。
不仅备下西洋菜式、允他们自由讲学,甚至许诺不因异见追责。
我大清有千年圣贤之道,江山稳固、文化昌盛,何须对这些外邦人如此‘屈尊’?臣实在不解。”
弘历闻言轻笑出声,目光扫过远处天际,语气悠远。
“你呀,眼光还是被这万里江山圈住了。
你可知,这寰宇之大,大清所占之地不足百分之一?
西洋虽远,却早已形成独立文明,他们的战船能跨洋破浪,火炮铸造技艺精妙,就连哲学思辨,也藏着颠覆旧秩序的力量。
这些学者脑子里的东西,看似是空谈,实则能搅动风云、革新世道,远比金银珠宝更珍贵。”
弘昼脸上闪过一丝窘迫,挠了挠头,低声道。
“皇上目光长远,臣自愧不如。”
弘历看着他局促的模样,眼底闪过一丝笑意,缓声问道。
“听闻你府里还藏着位西洋姑娘,倒是个新鲜事。”
这话一出,弘昼更显拘谨,此事虽在京城人人皆知,可被皇上当面点破,倒像孩童的秘密被撞破般,脸颊微微发热。
弘昼顿了顿,索性坦诚回话。
“回皇上,约莫两年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臣去那边见识新政气象,闲时在西洋商街闲逛,偶然遇上了一位法兰西女子,名叫苏菲。
她容貌与我大清女子迥异,性子却温婉和顺,臣一时兴起便将她纳为侧室,让皇上见笑了。”
弘历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能接纳她,便是未曾将西洋视作蛮夷,这已是难得。
既然与她相处过,便该知晓,他们的文明并非一无是处,钟表的精准、造船的巧思,甚至一些农耕技法,都有值得我大清借鉴之处。”
弘昼脸上的窘迫渐消,神色肃然了几分,语气恳切而含蓄。
“皇上所言极是。苏菲常向臣提及西洋风土与技艺,臣心中早有亲往一观之意,只是苦于无合适由头,亦不敢贸然向皇上启齿,恐扰圣心。”
弘历闻言眼中一亮,当即笑道:“这有何难?下批留学生不久便要启程赴西洋诸国,你若真想去,便随队同行便是。
不必受身份束缚,只管尽情领略风土人情,考察他们的衙署、工坊、学府、军港,所见所闻皆可记录下来,回来后与朕细细说道。”
弘昼又惊又喜,连忙躬身叩谢。
“谢皇上恩准!臣若真能亲赴西洋,定不负皇上所托,仔细观察他们的技艺与制度,绝不虚度此行!”
“起来吧。”弘历抬手示意他起身,语气带着几分期许。
“你性子活络,此番出行既能开阔眼界,只是在外需谨言慎行,凡事以安全为重,有任何情况及时与大使馆联络。”
弘历话锋一转,补充道:“待礼部筹备好学者讲学事宜,你出发前也可去听几堂课,先对西洋学问有个大概认知,到了那边便能更快融入。”
弘昼连连应诺,心中早已按捺不住激动,躬身道。
“臣遵旨!臣这便回去收拾准备,定不辜负皇上的信任与厚爱。”
“去吧。”弘历颔首,目送他脚步轻快地退下,眸中闪过一丝深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