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08章 突尼斯,苏塞老城:盐光暮窗,海之箴言(1/2)

当我在《地球交响曲》上写下“苏塞老城”这五个字时,阳光正斜斜地洒在脚下这座城的石板路上,空气中混杂着橄榄油的香、海风的咸与遥远年代的咏叹。突尼斯首都的余温尚未退去,而这座南下的港城,却用另一种沉静与从容,把我从世界的喧嚣里轻轻接住。

苏塞,这座已有三千年历史的地中海城市,就这样像一枚嵌在岁月与盐粒之间的珍珠,半藏半露、无声发光。它没有突尼斯城那样的宏大构架,也没有迦太基那般的历史光环,它只是以一种属于老城特有的节奏存在着,不慌不忙,如同一首永不急拍的乐章。

我在书页上写道:“若地中海是一位正在低吟的女诗人,那么苏塞,便是她肩上的一枚海蓝宝石。”

走进苏塞的麦地那老城区,恍若步入一幅缓慢流动的画。

街道狭窄蜿蜒,白色墙体在阳光下泛出柔光,仿佛不是墙,而是一种天然的地中海之气凝固的外壳。蓝色的窗户和门框宛如画布上不经意的一抹明亮,却把整条巷子照亮得生动起来。

我缓缓地穿行其间,脚步轻得不愿惊扰那些午后酣睡的猫儿与门边织布的老人。孩童从拐角飞奔而出,又在墙后消失;耳边是混杂的市声,如旧时录音机播放的旋律,跳跃、模糊却动人。

我在一扇深蓝木门前站定,那门上的黄铜门环,似曾相识。敲下去的瞬间,仿佛叩响的是过去几个世纪的生活声音。我写道:“在苏塞,每一扇门都通向时间的背面。”

那一刻,我突然有种奇异的感受。仿佛自己并非异地旅人,而是这座城深处的一枚旧记忆,被风唤醒,被墙体认领。

街头的阳光斜洒,我跟着一个卖橄榄的少年穿入一条更加隐秘的岔巷。小巷尽头是一口井,古井之上雕刻着阿拉伯花纹。少年用小桶舀水递给我,说这是“城心之泉”,传说喝过它的人,心会留在苏塞。我轻抿一口,清冽之中竟真有一丝微咸的温柔。

老城最醒目的地标,是那座守望港口千年的古老石堡——苏塞里巴特。我攀上那道历经风霜的了望塔时,阳光正从东方海面倾斜而来,将整片港湾铺上了金纱。

堡垒由灰黄色石块垒成,质朴无华,却有一种古老军人的沉静。站在塔顶,望着地中海的蔚蓝一线,我几乎可以想象当年拜占庭人或是阿拉伯战士,在海雾升腾的清晨注视着远方帆影的模样。

导游告诉我:“这是突尼斯最早的伊斯兰军事建筑之一,九世纪以来,它从未缺席过这座城的黎明与黑夜。”

我在心中默默记下:“这座石堡不是战场的废墟,而是记忆的塔灯。它不灭火光,却守着光影的方向。”

风吹过塔楼,我闭上眼,听见风声中似有千年回响。我在城墙缝隙间发现一枚嵌入墙石的贝壳,早已干枯,却仿佛仍残留着海的低语。我轻轻将它描绘在笔记边角,那是这座城留给旅人的小信物。

塔顶有一位年迈的守卫,他自幼住在城堡下,祖父也曾在此守夜。他说:“风不怕寂寞,石也不怕岁月,因为我们都在替一个更长久的故事守望。”这句话,像一颗沉稳的石子,投入我心湖深处。

离开老城区,我漫步至苏塞渔港。这里没有大型商船的轰鸣,只有小巧的渔船如叶片一样浮动在波光之间,蓝与白的船身被海水轻抚,宛如在微微颤动的画布上笔走龙蛇。

一位年近六旬的渔夫正在整理渔网,他的手上满是晒裂的老茧,却在海风中毫无颤意。我坐在码头边与他闲聊,问他这片海是否如记忆中一样丰盈。

他笑了笑,说:“鱼少了,人多了,但海始终是母亲。我们得懂她的呼吸。”

一句话,让我久久沉默。我望着天边缓缓沉入海面的太阳,光线在海面折射出一条金色弧线,那是海与天的接吻,也是这座城市日复一日的生息线条。

我写进《地球交响曲》:“苏塞的渔港不是海上的作坊,它是地中海心跳的波纹,是日落里被反复抚摸的余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liul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