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84章 科举改革的 “总设计师”(1/2)

雍正五十五年冬的山东章丘,寒风卷着雪粒,打在村级医点的木牌上,发出“簌簌”的响。新科进士王翰裹紧了身上的锦袍,却对着桌上的药材采购清单皱紧了眉头——他刚被派来推医点扩建,可眼前这张“当归1斤5两银、甘草1斤3两银”的清单,算来算去,总把“10斤当归”的预算算成150两,比实际该花的50两多了整整3倍。

“王进士,这账不对啊。”章丘知县李正凑过来,指着清单上的数字,“1斤5两,10斤就是50两,您怎么算成150两了?”

王翰脸一红,把算盘往桌上一推:“本就是些末技算术,算错了又何妨?反正朝廷有钱,多拨些银子就是。”

这话让李正哭笑不得。医点扩建本就缺银子,这么一算,预算直接超支,工程只能停着。他无奈地写了封奏报,快马送回京城:“王进士虽经义答得好,却连基本账都算不清,医点扩建已停滞10天,恳请派懂算术的能吏来。”

几乎是同一时间,河南洛阳的漕运码头也闹了笑话。新科进士张谦,是江南士绅之子,靠“八股文写得妙”中了榜,被派来管漕运。可面对堵在码头的三艘漕船,他只会拿着律书喊:“尔等堵塞码头,按律当杖责!”,却不知该去协调堵船的痞子王三,也不会联系瑞祥号的刘旺。漕船堵了5天,船上的粮食都快发霉了,农户们围在码头骂:“这进士只会念书本,不管百姓死活!”

消息传到京城,御书房里的气氛格外凝重。胤禛拿着山东、河南的奏报,手指在“算错账”“解不了漕堵”的字样上反复摩挲:“兰丫头,你看看,这三年的新科进士,十有八九是只会背经义的书呆子,要么就是靠关系上来的,连新政的实务都做不了,再这么下去,你之前铺的地方结对、应急营,没人推有什么用?”

江兰接过奏报,指尖划过王翰、张谦的名字,心里早有了主意。她刚从兰馨学院回来,寒门考生李砚的话还在耳边——那是个佃农之子,靠兰馨助学基金读完了私塾,这次江南乡试,他答的时务策里,把“漕运堵塞怎么解”分析得头头是道,却因为没门路递“关节”,连乡试的门槛都没摸着。

“皇上,问题出在科举上。”江兰走到御案前,铺开一张白纸,“旧科举只考经义、八股,选的是‘书虫’;还净是舞弊的,寒门子弟没出路。臣想改——加算学科,考新政要用的算术;加时务策,考解决实事的本事;再搞殿试糊名,防舞弊,这样才能选出真能推新政的人。”

胤禛眼睛一亮:“加算学、考时务、糊名?这主意好!可守旧派那边,怕是要反对。”

“臣去找张廷玉大人。”江兰胸有成竹,“张大人历两朝,懂选官的重要性,他会支持的。”

三日后,江兰带着江小宝编撰的《兰馨算术要义》,去了张廷玉府。68岁的张廷玉,头发已白了大半,却依旧精神矍铄,正在书房看新政的奏报。

“张大人,”江兰递过算术书,“您看这书里的内容——算粮价、算漕运账、算医馆预算,都是新政要用到的真本事。旧科举选的官,连这些都不会,怎么推新政?”

张廷玉翻开书,看到“平准基金粮种调配”的例题——“100石玉米分5个村落,按人口比例分配,甲村30人、乙村20人、丙村25人、丁村15人、戊村10人,每村该分多少?”,旁边还附了详细的计算步骤。他笑着点头:“这才是有用的学问!不是空谈经义,是能帮百姓办事的。”

江兰又拿出“时务策样题”——“如何解决士绅囤粮?请结合平准基金、地方结对提方案”,张廷玉看后,更是赞不绝口:“考的是实事,选的是能吏,江大人这改革,利国利民!老夫陪你在朝堂上撑着。”

不出所料,改革方案一提出,刘宗儒就跳了出来。67岁的他,拄着拐杖,在朝堂上叩首:“皇上!算学是商贾的末技,时务策是离经叛道,糊名制更是违了祖宗‘知根知底选官’的成法!江兰一介女流,竟敢改科举,是要乱我大清的根基啊!”

他身后,五个守旧官员也跟着跪下,齐声附议:“请皇上驳回改革!”

江兰上前一步,声音清亮:“刘编修,章丘王进士算错药材账,医点扩建停滞;洛阳张进士解不了漕堵,农户缺粮——这些‘经义优’的官,能帮百姓吗?算学是新政的账本子,没它,医馆预算算不清、漕运成本算不准;时务策是新政的药方子,没它,士绅囤粮解不了、码头堵塞疏不通;糊名制是选官的公平秤,没它,寒门子弟永无出头之日,这哪样违了祖宗‘选贤与能’的本意?”

张廷玉也站出来,手里举着《兰馨算术要义》:“老夫阅此书,含‘民生日用之算’,与《周礼》‘保民’之旨相合;时务策考实事,与孔孟‘经世致用’相通,何来离经?若守旧派觉得经义重要,为何不看看那些‘经义优’的官,把新政办得一塌糊涂?”

胤禛当庭拍板:“就按江兰、张廷玉的方案改!明年春闱,推行算学科、时务策,殿试搞糊名制!”

改革的消息传到民间,寒门考生们都炸了锅。李砚在兰馨学院听到消息时,正帮着先生整理算术教材,他激动得手里的笔都掉了:“俺们寒门子弟,终于有机会了!”

江小宝带着兰馨学院的教师,去了全国十省的府学、私塾,教考生们学算术。在苏州府学,江小宝拿起算盘,一边算一边讲:“大家看,漕船10艘,每船装粮50石,运费1石2钱银,总运费就是10x50x0.2=100两——这就是你们以后管漕运要算的账,一点都不难。”

李砚听得入迷,课后追着江小宝问:“江先生,这算法能算俺们村的粮种分配吗?俺们村有50户,今年分了100石玉米种,俺想算每户该分多少。”

江小宝笑着教他:“按人口算,你先把每户的人口数记下来,加起来是总人数,再用100石除以总人数,算每人该分多少,最后乘以每户人口——这样分,最公平。”

李砚拿着小本子,一笔一划地记,心里想着:“等俺中了进士,就用这法子给村里分粮种,让大家都能好好种地。”

张廷玉则在京城翰林院开了“时务策讲习会”。他拿着章丘医点扩建的案例,对考生们说:“推医点,不能只说‘要扩建’,得想清楚——药材从哪来?瑞祥号分铺能调;钱从哪来?算准预算,别超支;农户愿不愿去?要上门讲医馆的好处。这些都是实务,答策论时写清楚,才算好答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liul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